热爱奇闻异志,对隐晦的历史事件、无法解密的自然现象和独特的社会心理现象很感兴趣。神秘学研究博主,欢迎大家讨论。

米迦勒 Raymond

木版画与女巫传说

提到女巫,大家的脑海里可能会蹦出老太婆、扫帚、黑猫和煮毒药的大锅。于是我们可能会想到,这种最常见的女巫形象究竟源于何处?

通过历史资料的比较与研究,Jon Crabb发现,这种女巫形象是在欧洲的女巫狂热时期通过大量生产的木版画塑造的。

日益进步的印刷技术

16-17世纪欧洲印刷技术的革新,使得这些廉价的印刷品成为了最主要的传媒工具,它们既能传播民谣和散文诗,又可以满足老百姓对奇闻异事和情色故事的需求,因此充斥在大街小巷中。其中,粗糙的木版画成为了勾勒人们生活的最好的工具,也是传播女巫形象的有力武器。

最为臭名昭著的巫术手册莫过于1579年英国的《A Rehearsall both Straung and True, of Hainous and Horrible Actes Committed by Elizabeth Stile, alias Rockingham, Mother Dutten, Mother Deuell, Mother Margaret, Fower Notorious Witches》。据手册记载,六十五岁的老寡妇Stile被指控使用巫术迷惑旅馆老板;Father Rosimunde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生物;Stile和其他共犯给动物喂食自己的血。



正是这些形象生动的手册和木版画塑造了女巫所谓的形象:孤身一人且喂养宠物的老年妇女(尤其强调女性更容易开展巫术)。不论这些内容是否属实,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些手册体现了当时严重的性别歧视。

“女巫浪潮”

16-17世纪也正是“女巫浪潮”在欧洲盛行的时期。当时的女巫恐慌异常严重,而这一切源于1484年两个多明尼加人向教皇英诺森八世请求猎巫。也正是在两年后,《女巫之锤》的出台正式标志着巫术被确认为异端邪教,在全欧洲掀起了捕杀女巫的浪潮。

1589年,詹姆斯六世航行至哥本哈根迎娶丹麦的安娜公主之时,在返回英国的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丹麦宫廷认为这是女巫从中作祟,随后詹姆斯六世亲自前去审讯,逮捕了一百余来人。随后1591年苏格兰巫术手册《News from Scotland》中记载了这次事件。(下图为1816年版本的手册的木版画)



最为有意思的是,这份巫术手册随后广为流传,甚至影响到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女巫猎人

持续不断的“女巫狂潮”伤害了大量无辜的群众,很多人遭受各种严刑拷打,并被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而女巫猎人便是这些无辜性命的“刽子手”。最为臭名昭著的莫过于自诩为“女巫猎人大师”的马修·霍普金斯,至少三百多位女性因为他断送性命。



盛宴的终结

从16世纪晚期刚刚诞生巫术手册,再到17世纪“女巫浪潮”的席卷,这场闹剧最后终于平息。从老百姓到国王,每个人都曾笼罩在巫术的阴影下。一度盛行的感觉论也悄然消失。然而生活远不止这些,战争、饥荒、贫困似乎比和女巫结盟的恶魔更为可怕。


评论
热度(8)

© 米迦勒 Raymond | Powered by LOFTER